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十六载葡园写春秋 三下乡青春绽芳华 ——醴陵市吕夫子产业基地负责人陈双专访



株洲醴陵市板杉镇有一片生机勃勃的葡萄园,生长着甜美的葡萄,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希望。2025年7月9日我校外国语学院“语同行”三下乡志愿团的志愿者们采访到了醴陵市吕夫子产业基地负责人陈双,走进果农的世界,探索自然的奥秘。


图片1.png


图片2.png

志愿者采访负责人陈双


沃土育佳果,地利促发展。醴陵市板杉镇凭借其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葡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陈师傅敏锐地抓住这一优势,选择在此建立葡萄园。他提到:“我们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糖分积累。”这一选择为合作社的葡萄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3.png

葡萄长势喜人


科技提品质,生态增效益。在种植技术方面,陈师傅注重科学管理,通过施肥、修剪、避雨栽培和大棚管理确保葡萄品质。大棚的内部运用了喷灌技术,将养分巧妙地融入水中,为葡萄的生长提供最好的滋润效果,成为湖南省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此外,葡萄园还采用生态种养模式,放养鸡鸭帮助除虫除草,其粪便自然成为肥料。陈师傅解释道:“这样既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又提升了葡萄品质,还能额外收获禽类产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图片4.png

图片5.png

陈师傅坦言努力有回报


坚持创丰收,共享致富路。16年的种植历程中,陈师傅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对品质的执着克服了诸多困难。他坦言:“这是我唯一的技术,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越来越好。”这份坚持带来了显著回报:葡萄园亩产约2000斤,年产量接近100吨,年产值200万元左右。线上销售业绩火爆,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株洲、深圳等全国主要城市‌,为合作社创造了可观收益,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脱贫户固定就业120人,季节性就业200余人次,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像葡萄藤一样扎根泥土、向上生长的实干精神!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基层沃土同样能绽放精彩人生。志愿团成员表示此次采访收获颇丰,决心用语言为农产品"代言",用文化创意助力乡村振兴,用知识和汗水在广袤乡村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让梦想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新闻:李靓/摄影:刘佳颖 何思颖

排版:黄鸿崴

责任编辑:冯露

初审:刘尹

复审:刘菁菁

终审:周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