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笔墨传文脉,泥塑承古韵——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三下乡志愿推普活动


图片 2_1.png

志愿团为学生开展书法课


7月13日上午,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儿童之家内墨香四溢,童趣盎然,一场以“汉字演变”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书法课在此拉开帷幕。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文韵启攸行,华声铸梦程”推普志愿服务团通过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图片 3_1.png

孩子们正在用橡皮泥捏汉字


课程伊始,团队成员贺成以一句“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写的汉字,几千年前是什么样子吗?”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结合生动的图片与有趣的故事,详细讲述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的演变历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提问,对汉字背后的历史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理论讲解之后,课堂进入了动手实践环节。贺成给每位孩子分发了彩色超轻粘土,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用手中的材料“写”出不同字体的汉字。“试试捏一个甲骨文的‘日’字,像不像一个圆圆的太阳?”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动手揉捏、塑形,原本普通的粘土在他们的巧手下渐渐变成了形态各异的“汉字”:有的古朴稚拙如甲骨文,有的婉转流畅似篆书,还有的融入了孩子们的独特创意,给字形添上了可爱的装饰。


图片 1_1.png

孩子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程的高潮部分是作品展示环节。贺成邀请孩子们轮流上台,举起自己的“汉字”作品向大家介绍。孩子们或羞涩或自信地走上台前,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稚嫩的话语里满是对自己作品的喜爱与自豪。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汉字文化的魅力。


此次趣味书法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的多元互动模式,让孩子们在实际体验中读懂了汉字演变的历史密码,更在沉浸式创作与分享中,唤醒了对民族文化基因的天然亲近感。古老的汉字文化以更加鲜活、贴近儿童认知的方式融入了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际赓续注入了强劲动能。


新闻:莫佳文 刘鑫慧/摄影:刘鑫慧

排版:朱婷

责任编辑:莫佳文

初审:赵华

复审:罗振军

终审: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