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关于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各学院团委:

“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竞赛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广泛推动我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立德树人,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学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深化我校素质教育,营造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备战第十六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决定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方便各位参赛同学提前做好备赛事宜,在正式通知下发前,现将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时间

主体赛:20251月至5上旬

三、参赛对象

202561之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四、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五、竞赛步骤(20251—20255

(一)组织发动阶段(20251

各学院团委组织参赛学生进行作品申报。

(二)学院评审推荐阶段(202523月上旬)

1.各学院举行院级预赛,院级赛事参赛学生人数占全院数比例10%及以上;院级赛事指导教师人数占在职专任教师总数比例6%及以上;院级赛事参赛项目总数与在学院数比例1%及以上;

2.各学院按竞赛要求对作品和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择优选送本学院参赛作品。每学院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原则上不得超过5件,其中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参赛者每人限(限参与)1件作品,参赛作品须由参赛者使用“维普”查重软件进行查重;

3.拟推荐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重点培育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占学院指标(详见附件6);

3.本届竞赛作品申报方式为纸质申报和电子邮件报送。2下旬(具体时间待通知),各学院团委报送参赛作品汇总表、相关申报材料及级赛事组织实施情况评价表并加盖公章。其中,申报材料分为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申报表和作品要求分开装订,一式6份(其中须含3份盲评材料,省去学院、指导老师和参赛人员名称,且作品中不得出现以上三类相关信息),纸质封面采用230A4纸,正文采用70A4纸,电子档申报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以上材料模板及有关填报要求赛事组织期间可参考往届相关模板

(三)校级评审阶段20253中下旬)

学校会对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参赛作品申报材料不规范、不及时、不符合要求的,直接取消参赛资格且不予递补,确定进入校赛复赛作品并书面通知。

1.校级竞赛评审委员会对各学院上报的资格审查合格的作品进行盲评预审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正式入围复赛,入围复赛作品中的65%左右获得三等奖,其余35%左右进入终审决赛(数量根据作品质量实际情况核定)。进入终审决赛以及三等奖作品届时将书面公示通知各学院;

2.入围校级终审决赛的参赛作品团队参加终审答辩会,校级竞赛评审委员会根据作品及答辩情况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四)修改上报阶段(20254月下旬—5月上旬

1.对代表我校参加第十六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2.对参赛作品进行统一指导,备战省级竞赛。

六、参赛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参赛作品必须是20256月前2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省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七、评审章程、程序与奖励方式

1.评审章程。参考湖南省往届“挑战杯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执行;

2.评审程序。各学院团委自行组织作品初评,校团委负责报送作品的初审,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复审、终审,并提出奖励名单。评审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

3.奖励方式。本次竞赛将评选入围获奖作品的35%左右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的3%8%24%65%竞赛以学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排名,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挑战杯奖励,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名的学校优胜杯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同时,学校拟定组织优秀作品展示和作品成果转让洽谈,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校际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挑战杯获奖成果转化。

八、工作要求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要组成由本学院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2.深入发动,精心组织。根据以往工作安排,在第十六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框架下,拟将同步举办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以及“揭榜挂帅”专项赛。各学院根据相应方案,突出竞赛活动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完善校赛机制。学院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完善保障政策、运用媒体手段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校级终审竞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

3.坚持宗旨,完善机制。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学院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学院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院级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组织参赛选题及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学院可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学院中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学院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和激励更多学院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附件:1.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章程

                                                    2.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3.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2023年)

                                                    4.“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及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要求

                                                   5.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6.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统计表

                                                   7.拟推荐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重点培育项目


 


校团委校园文化部:

联系人:唐翠柳 谢湘林

0731-5829142713316739143

工作邮箱:hnkjdxkx@163.com

地    址:北校区青年之家



共青团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20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