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团为学生开展地理课
7月15日下午,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文韵启攸行,华声铸梦程”推普志愿服务团走进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儿童之家,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课。课堂以“认识世界、热爱祖国、讲好家乡故事”为主线,将地理知识学习与推广普通话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拓宽视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认真做笔记
课堂伊始,团队成员郭心怡通过展示世界各地标志性建筑,引导孩子们“看图猜地点”,从北京到巴黎,从开罗到澳洲,一个个地名被唤醒,普通话成为沟通的桥梁。随后,郭心怡为每位孩子分发地图,带领大家从世界地图逐步聚焦到中国地图、湖南地图,最终定格在攸县地图上。
在世界地图环节中,郭心怡用简笔勾勒出各大洲的轮廓,抽象的地理概念在生动的描述中变得直观易懂。进入中国地理环节,“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最北的省份是哪里?”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孩子们争相说出黑龙江、海南、新疆等省份名称,在郭心怡的补充讲解中,领略祖国从漠河到曾母暗沙、从抚远到帕米尔高原的辽阔疆域。
攸县地图
聚焦湖南省时,郭心怡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我去过长沙橘子洲头,那里有毛主席雕像!”“我去南岳衡山爬过山!”孩子们在介绍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当话题转向家乡攸县,课堂进入情感共鸣的高潮。郭心怡邀请孩子们担任“家乡宣传大使”,结合攸县地图制作“家乡名片”,用普通话讲述攸县的油茶、香干等特色物产和酒埠江等风景名胜,每一段介绍都赢得热烈的掌声,普通话成为孩子们表达对家乡热爱的有力工具。
课程最后,志愿团总结道:“地理让我们知道世界有多大,而普通话能让我们把家乡的故事传得更远。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既能走出攸县看世界,也能带着攸县的故事走向世界。”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地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使用普通话的熟练度与自信心,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家乡认同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新闻:刘鑫慧 莫佳文/摄影:刘鑫慧
排版:朱婷
责任编辑:莫佳文
初审:赵华
复审:罗振军
终审:曾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