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团学资讯 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邵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二)


7月6日,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助力振兴乡村,理论普及沁润人心”科技服务团成功抵达邵阳县塘田市镇。此行旨在入挖掘塘田红色资源,了解塘田特色产业,探寻塘田振兴新途径,谱写塘田振兴新篇章。


追忆烽火塘田发扬抗大精神


上午,科技服务团来到了“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前身为始建于1877年的清末中宪大夫、太子少保席宝田别墅)。塘田战时讲学院是1938年共产党员、历史学家吕振羽受中共湖南省委派主持创办的一所培养基层抗日干部的学校,后因国民党的查封,讲学院只存续8个月,但其发展了40多名党员和100多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


图片 1.png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科技服务团成员重温讲学院的创办历史,倾听慷慨激昂的塘田战时讲学院校歌,观看振奋人心的《烽火塘田》红色电影——从烽火硝烟的岁月里聆听最真挚的民族情怀,从可歌可泣的战火篇章里触摸最坚定的灵魂。


图片 2.png

讲解员讲解


图片 3.png

团队成员观看《烽火塘田》


随后科技服务团来到油塘建党训练班旧址。塘田战时讲学院在遭遇国民党反动派查封后,吕振宇、王时真退至距离塘田战时江学院五六公里的李氏祠堂,举办了两期建党训练班,培训了一批地方建党骨干。训练班结束后,在金称市、洞口、新宁、城步、绥宁建立了五个省委直属支部。如今这里已成为党员培训和廉洁教育基地。


团队走近建党训练班旧址,映入眼帘的是赤红牌匾下的两个白底黑字——“廉节”。虽历经硝烟,但仍难掩其熠熠光辉。油塘村的党员干部介绍了建党训练班的历史沿革,讲述了塘田战时讲学院副院长吕振羽的廉节故事,并指出建党训练班已经成为众多支部开展党员培训和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基地。


图片 4.png

训练班旧址大门


图片 5.png

服务团成员合影


探寻特色产业,谱写产业新篇章


塘田市镇坚持把产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根基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保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村一品”产业布局,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规模发展。双井村烤烟、丝瓜、油茶、黄花梨等产业每年年收入近500万元,产业蓬勃发展累计带动近千余脱贫户实现再就业。


中午,团队来到邵阳县塘田市镇双井村烟叶烘烤工场,此时烟农正将采摘下来的烟叶分拣、编杆,送进烤房进行烘烤。走进工场,成员们向烟农了解该村烟叶生产布局及烟叶生产进展情况,并与烟农唠家常,询问他们的烟叶种植规模、采收进度和生产效益。


图片6.png

服务团成员调研烤烟厂


随后,科技服务团赴湖南港湘科技双井丝瓜络厂,与厂长和工作人员围绕产业模式、特色优势、发展态势等进行调查访谈。通过调查,科技服务团了解到“工厂+客户”的创新之举、“工厂+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它们都形成了原材料生产、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的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车间工人了解到,丝瓜不仅可以作为农产品,还可以制作成丝瓜络枕头、丝瓜络鞋垫、丝瓜络沐浴品等多种生活日用品,他们表示,丝瓜络厂、生猪生产基地启用、油茶的开发等乡村产业的兴起,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图片7.png

服务团成员访谈工人


开展宣传活动,关爱乡村儿童


最后,科技服务团来到塘田市镇芙蓉社区,实地调研社区居民,了解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生活等情况,开展防诈骗、防欺凌、普法宣传等活动。团队通过发放传单、提问等多种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法治宣传,引导当地居民增强法制观念,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儿童群体,团队则使用回答问题送礼物的方式,了解到儿童的家庭情况和校园生活状况。同时,科技团向他们解读法律法规,宣传“防欺凌”知识,强化在校儿童的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图片8.png

服务团成员与小孩交流


图片9.png

服务团开展普法宣传


夕阳西下,科技服务团的身影渐渐融入余晖之中,告别这片充满希望的塘田之地。团队成员李碧涵深怀感慨地表示,今日的所见所闻,让她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责无旁贷,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


新闻:陈广明 李碧涵/摄影:刘清 蒋玉玺

责任编辑:彭雯

排版:黄文慧

审核:邹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