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团中央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调研,为深化寒假“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成果,部署新阶段志愿服务工作,2月16日15:00,我校线上召开2025年寒假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会暨第六届志愿“嘉年华”启动预备会。我校团委校园文化部负责人唐翠柳亲临会议,校团委青年志愿者总会全体干部(以下简称“校青志”)、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分会全体干部及我校报名参加2025年寒假“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与会,他们共同回顾实践成果,擘画志愿服务新蓝图。校青志副会长贺思琦主持会议。
校青志副会长贺思琦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校青志主席陈鸿对我校2024—2025年度“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情况进行讲解说明。据悉,在2024年暑期“三下乡”中,我校组建119支实践团队,2242名师生奔赴全国18个地区的103个村组,开展活动500余场,惠及群众1.3万人次,获人民网等媒体报道390次;数千名科大学子投入“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走进基层,投身政务实践、社区服务等领域,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交流会现场
规范评优机制,激发参与热情。校青志主席朱文青对2025年寒假“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文件中的要求内容及优秀个人、优秀组织的评奖方式进行解读,强调“过程规范、成果导向”的评审原则,并详细说明申报流程和评优材料的相关注意事项。
校青志主席朱文青解读相关文件
随后,志愿者代表陈彦琳分享了寒假参与家乡寒托班的经历。她以“传统文化实验室”为例,讲述了与孩子们包彩虹饺子、剪窗花、写春联的温暖互动。“当内向的小杰教我折纸飞机,当孩子们把‘福’字塞进我的背包,我读懂了‘返乡’不仅是地理回归,更是爱与责任的传承。”其发言引发全场共鸣。另一名志愿者王乙晴则呼吁:“走出校园舒适圈,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才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志愿者代表陈彦琳发言
青春聚力,服务升级,志愿“嘉年华”启新程。接着,校青志会长于博扬对我校第六届志愿“嘉年华”相关事项进行介绍说明。她表示后续会计划推出“专业化”志愿服务进社区、“植树造林”科大在行动、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交流大会、专项志愿者招募、星级志愿者认定等志愿嘉年华系列活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同时,她还提出,“我们不仅要延续传统,更要以创新形式回应社会需求。”
校青志会长于博扬进行介绍说明
以实践之火,燃使命之光。最后,我校团委校园文化部负责人唐翠柳老师在总结中高度肯定寒假实践成果,并强调:“社会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志愿服务是时代使命的‘练兵场’。”她号召全体学生将实践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在第六届“嘉年华”中再创佳绩,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校团委校园文化部负责人唐翠柳总结
从乡土到盛会,书写青春答卷。新学期,我校将以在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中习得的经验为起点,以第六届“嘉年华”为实践平台,持续拓展服务领域,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奉献中淬炼担当品格,为乡村振兴与志愿服务事业贡献更多“科大力量”。
新闻:胡雪/摄影:胡雪
排版:叶轩